白鹤时鸣 | 培养网红不能从娃娃抓起
2025-03-28 10:03:05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李哲元责任编辑: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网红经济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儿童被推至镜头前成为流量收割机,萌娃网红被一些家长和运营团队当成“摇钱树”。深究起来,让萌娃当网红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提醒社会和家长:网红不能“从娃娃抓起”!
萌娃的吸引力源于成人对“可爱”“呆萌”毫无抵抗力。“可爱”“呆萌”成为流量密码。一些家长和运营团队精准抓住大众对萌娃的喜爱心理,塑造可爱、呆萌的形象,奶声奶气的话语、天真无邪的表情,满足了网友对童真的向往,有的萌娃网红坐拥千万粉丝。萌娃网红或卖萌搞怪,或模仿成人言行,甚至被安排参与商业推广。
萌娃当网红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部分家长和商业机构对流量经济的盲目追逐,对儿童权益的漠视。儿童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该是任由父母拿捏的附属品,更不该是商业剧本里的演员。数字时代的童年不能在滤镜中失真,网红高流量不能掩盖对儿童成长的负面影响。儿童的成长本应在自然、健康的环境中完成,而非在镜头前表演。过度曝光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当日常生活被全程记录并公之于众,孩子的言行举止难免被刻意塑造,甚至沦为博取关注的工具。当孩子的隐私、情绪甚至糗事都被全网围观,他(她)可能分不清“真实自我”和“人设”的区别,过早地物化了自我价值。一些家长和机构为了流量,不惜让孩子做出不符合年龄的言行,如模仿成人化妆、刻意制造争议话题等,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丧失真实的自我认知,陷入“表演型人格”的困境,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过早接触商业活动容易让孩子形成功利化思维。当“点赞数”“粉丝量”成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难免会被扭曲,会产生厌学情绪,还会产生优越感,接受“鄙视链”。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要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炒作明星子女。打着“记录成长”“培养才艺”的旗号培养小网红,行商业变现之实,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侵害儿童权益之举。
培养网红不能从娃娃抓起。平台和创作者对于传播内容应该明晰边界,当涉及到未成年人内容时应谨慎处理,不能为了流量变现而损害未成年人权益。同时,社会需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引导大众理性看待未成年人网红现象,不附和更不追捧,从而让未成年人相关的网络传播回归纯真诚信、向上向善的本质。(余墨)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