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时鸣 | 作业成赌注 尴尬了谁

2025-04-03 09:31:17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雷舸

近日,网络上流行一种师生互动模式:教师与学生打赌包括猜拳,若学生赢了比赛或挑战,全班即可免去作业。此类视频往往收获大量点赞,网民纷纷称赞教师“开明”“有趣”,仿佛这是一场教育革新的胜利。然而,在这种看似轻松的互动娱乐背后,隐藏着值得忧思的问题:作业真的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作业成了可以随意取消的“赌注”,教学变成了一场靠运气决定的“赌局”,教育中的基本规则被娱乐化,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不受影响?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学习习惯、锻炼思维能力。它的布置与完成,应当基于教学规律,是达成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而非随机性的赌约。若作业的存在与否仅取决于一场打赌的结果,那么作业的必要性、严肃性便被削弱。长此以往,学生可能形成一种错误认知:作业任务是可以靠运气来逃避的额外负担,而不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义务和责任。如果学生习惯了“打赌免作业”,那么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下降,对教育规则的敬畏会减弱,对努力的价值会产生怀疑。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赌赢免作业”的做法,无形中向学生传递了投机、侥幸心理——今天可以赌作业,明天是否会赌考试?赌纪律?甚至在未来的人生选择中,也会习惯于“赌一把”而非脚踏实地付出努力?

当然,教学不必总是刻板严肃,适当的趣味娱乐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任何教学手段都应有其底线、边界,应适度适量。若单纯为了营造轻松欢乐氛围或追逐网络热度博流量,而将作业变成一种可随意取消的“奖励”,实则是对教育责任的消解。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价值的认同、对知识的尊重、对规则的敬畏、对努力的认同。真正的教育创新,应当体现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而非以“打赌”赢了不做作业来制造短暂的轻松假象,扰乱学生的认知,导致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期待,养成不健康的习惯。

针对此类以作业打赌视频,有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都需保持清醒,不要盲目叫好支持。相关平台也应该管管这类误导性内容,老师也该回归教育的本质,以适度的方式让学生接受适量的作业,接受理性、责任,以勤奋收获更好的成长。(安勤 余墨)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请输入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