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时鸣|网络微短剧除了“爽”还应传播正能量

2025-04-10 09:43:19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唐霞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迅速崛起,播放量动辄破亿。然而,看多了就会发现,一些网络微短剧存在不良倾向,对青少年成长造成危害。网络微短剧不能仅仅满足于制造“爽感”,更应承担起传播正能量、弘扬正确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凭借快节奏、强冲突的特点,许多网络微短剧沉迷于“逆袭打脸”“豪门争斗”“复仇爽文”等套路化叙事,以夸张的情节刺激观众情绪,博取点击量。这类作品往往忽视逻辑与现实,传递“金钱万能”“以暴制暴”等错误观念。例如,某些网络短剧刻意渲染贫富对立,将成功简化为“一夜暴富”或“贵人相助”,将女性物化为“傻白甜”或“心机女”,将矛盾解决方式简单归结为“武力压制”或“金钱碾压”,忽视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这种内容不仅缺乏艺术价值,还可能误导青少年形成浮躁、功利的心态。在流量至上的驱动下,部分网络微短剧过度追求感官刺激,内容低俗化、三观扭曲,甚至包含暴力、拜金等不良导向。

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深远。网络微短剧作为触达广泛的传播形式,更应注重内容的社会效益。微短剧的受众中,青少年占比不小。他们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长期接触低质内容,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误以为现实世界如同剧中那般极端化、戏剧化。近年来,已有部分青少年受短剧影响,对人际关系、成功路径产生片面理解,甚至模仿剧中的不当行为,有害身心健康。

要改变网络微短剧良莠不齐的现状,需多方共同努力。首先,创作者应提高社会责任感,在追求商业回报的同时,坚持正确导向,思考如何通过微短剧传递真善美,而非仅仅制造情绪刺激。与其一味迎合“爽感”,不如在微短剧创作中融入积极向上的元素,如励志成长、家庭温情、友善互助等主题,让观众在娱乐之余也能获得正能量。其次,平台应加强对网络微短剧的审核,避免低俗、不良导向的微短剧上架。此外,相关部门可出台引导政策,鼓励优质网络微短剧创作,推动行业良性发展,行稳致远,让网络微短剧真正成为丰富大众精神生活的文化载体,而非短暂的“流量泡沫”。(余墨)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请输入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