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题刻文物本体和保护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启动
2018-08-09 10:30:20来源:巴渝传媒网编辑:涪陵区融媒体中心责任编辑:{editor}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巴渝传媒网讯 8月2日,白鹤梁题刻文物本体和保护环境监测系统工程深化设计服务和建设合同签约座谈会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召开,这标志着监测系统项目建设的正式启动。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鹤梁题刻的保护提供精准的实时的数据,大大提升其科技保护水平。
项目是世界同类文化遗产中首例
会上,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展宏图救助打捞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峡江文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等分别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签订了项目建设、监理合同。
白鹤梁工程和监测项目都是前无古人的创造。会议要求,树立中国质量的标杆,对文化遗产负责,对事业负责。监测系统必须达到科学性、定量性、精准性、及时性的高标准目标。白鹤梁监测项目是同类文化遗产中世界范围内的首例,参建单位和业主管理人员要深入研究、深度合作,创建同类文化遗产监测的国家标准体系;三峡博物馆的财务、白鹤梁管理单位、监理单位与参建各方将通力配合无缝对接,确保项目建设安全优质高效有序推进。
会议指出,基于该项目的重要性、特殊性、综合性、复杂性,希望参建各方和监理单位、业主管理人员要站在国际政治影响的高度,深入勘测、科学设计、小心求证、谨慎施工,绝不能出教训,确保项目一次性成功。
科学精准监测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备要件
白鹤梁题刻位于涪陵城北的长江中,在全长约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上,现存题刻165则、3万余字,以及石鱼18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2009年5月,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建成,以“无压容器”的保护方式,创造性地修建了世界上唯一在水深40米处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10年间,水的温度、流速,水当中的析解物、微生物等等,都对题刻本身构成了潜在的危险。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副馆长杨邦德告诉记者,在此前,他们对这些因素的判断,主要是通过人的经验,在环境监测系统建成之后,这些因素都会通过数据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
杨邦德介绍,白鹤梁博物馆建设之初,水下文物保护在世界上尚没有先例,该馆工作人员经历了不少探索,仅水下灯具至今就已更新到了第三代。第一代灯具是铝合金材质,氧化非常严重;第二代灯具的光线是暖白光,它能使水温上升快一点,但会导致水生物、尤其是藻类的快速滋生;第三代灯具把暖白光换成了冷白光,光照度提升了,寿命延长了,对题刻的影响更小了。
对白鹤梁水下题刻进行精准科学监测势在必行。而即将启动的“文物本体和保存环境监测项目”,就将对白鹤梁保护体内的水压、水环境,水下建筑体稳定性、文物本体表面微生物及石质弱化程度等十多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监测。更重要的是,这一监测项目也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备的一个要件。
文/记者 袁晓露 图/记者 李辉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