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记忆】上世纪80年代涪陵标志性建筑竟是它
2025-04-02 10:45:35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唐霞责任编辑:
开栏语:大东门究竟有过怎样的“门”?洗墨溪缘何得名?白塔隐藏着哪些秘密……巴国故都涪陵建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城市建设发展的冷知识,您知道多少?即日起,涪陵区融媒体中心和涪陵区档案馆联合推出《江城记忆——涪陵人文地理档案》专栏,活化利用权威档案资料,生动讲述地理风物与历史人文故事,凸现北纬30度城市涪陵的神奇,留住看得见的乡愁,助力打造有温度的网红城市。
第二期
较场坝统建楼
在涪陵城人民西路的高楼大厦之间
有一排外观已显陈旧的建筑
但在20世纪80年代
它却是涪陵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建筑
被称为统建楼
统建楼以及往蔡家坡方向的一段区域
清朝时地名为“较场坝”
是军队操练或者武举考试的地方
1951年11月
8家私营酱园联营
组成“大同酱园厂”
在此地生产经营
1956年
酱园厂公私合营
更名“涪陵县酿造厂”
此地地名又称“酱园厂”
1995年1月
名为“宏声桥”的人民西路人行天桥竣工后
此地因桥得名“宏声桥”
统一施工、统一分配、统一管理
1980年
当时的涪陵县成立了“涪陵城统建办公室”
对较场坝这片临人民西路长150米的临街破旧危房
按照国家“六统一”的要求进行改造
项目由涪陵地区建筑设计院设计
涪陵地区建筑公司分期建设
总建设周期4年
于1984年全面完工
整个统建楼长约150米
但现今东端约50米长的建筑体已被拆除
建起了“友锦广场”大厦
统建楼原东端到原地区水电局办公楼
中间间隔的“勤俭巷”
也是通往原地级机关幼儿园的巷道
统建楼西端到“头靶巷”
是清朝时
在较场坝操练设置第一道箭靶的地方
也是通往城七校的巷道
统建楼下部为整体裙楼,共2层
为当时的酱园厂(酿造厂)、民政局等
8个单位的办公或商业用房
上部为互相独立的塔楼
每个塔楼共6层
为居民住宅
裙楼、塔楼外观色彩鲜明
整个统建楼占地4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17546平方米
当时的总造价为256.8万元
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20世纪80年代初期
涪陵城的建筑大多是平房或者小楼房
外观色彩也多是建材本身的青、灰色
而这栋统建楼却以巨大体量
新颖、独特的整体设计
鲜明、华美的外观色彩
率先成片地改善了涪陵的城市景观
成为当时涪陵的标志性建筑
40多年过去
如今的这栋统建楼
早已不复当年的翩翩风采
被称作“较场坝”的地方
曾经操练的军队不见踪影
被称作“酱园厂”的地方
曾经红火的酱园不再生产
被称作“宏声桥”的地方
曾经横跨的天桥已经拆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