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记忆】大东门是怎样的“门”?600年空间折叠史告诉你

2025-04-10 10:25:38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唐霞

开栏语 大东门究竟有过怎样的“门”?洗墨溪缘何得名?白塔隐藏着哪些秘密……巴国故都涪陵建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城市建设发展的冷知识,您知道多少?涪陵区融媒体中心和涪陵区档案馆联合推出《江城记忆——涪陵人文地理档案》专栏,活化利用权威档案资料,生动讲述地理风物与历史人文故事,凸现北纬30度城市涪陵的神奇,留住看得见的乡愁,助力打造有温度的网红城市。


第三期


寻找大东门



这里是涪陵的大东门


地势平缓,街道宽敞,高楼林立


大东门有过怎样的“门”?



时间倒退600年


据康熙《涪州志》记载


明朝宣德年间


(1426至1435年,宣德元年至宣德十年)


涪州开始筑土城



成化初年(成化元年为1465年)


改为石城


此时的涪州城设5道城门


其中东门为“迎恩门”


东北门为“永安门”



清朝时


涪州城墙虽多次整修


但5个城门的形制却一直延续


民间也俗称东门为“大东门”


东北门为“小东门”



1928年下半年到1930年3月


涪陵城内开工修建


从大东门到秋月门的通城马路


存在了约500多年的


大东门城门洞和城楼被拆除


但还保留了城墙



“大东门”从实体建筑


变成了一个地名


通城马路后被命名为“中山路”



1956年


整修了大东门到大东门码头的梯道


大东门城楼对应现今何处?



如今

连接大东门到大东门码头的梯道


变成了中山路连接白鹤梁大道的公路


原先的城门位置被回填抬高


从历年照片中原地区轮船公司

(后来的长江天府轮船公司)


与电线杆的位置


可推断出大东门城楼就在


中山路与白鹤梁大道交界处


地下几米的位置



600年前


大东门因涪陵筑城墙而出现


约100年前


又随拆城墙而消失



轮回之中


“大东门”这三个字


会永远流传吗?


您想知道更多涪陵故事吗?


敬请期待下一期


《江城记忆——涪陵人文地理档案》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请输入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