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临港经济区获授牌 龙桥工业园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

2020-10-21 11:10:32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胡力文

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种及灵为涪陵临港经济区授牌 记者 朱志强 摄

巴渝传媒网讯 (记者 文雯)10月20日上午,重庆市涪陵临港经济区授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龙桥工业园区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正从功能单一的工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一个规模更大、结构更优、实力更强、机制更活的发展平台成功搭建。

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种及灵为临港经济区授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景耀、区政协主席徐志红、区委副书记周波等区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出席。种及灵主持授牌仪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显镔宣读临港经济区设立文件和干部任职文件。区政协副主席、临港经济区党工委书记陈凤华发言。

周少政在讲话时指出,龙桥工业园区自设立以来,锲而不舍抓产业、持之以恒抓项目,形成年产值近200亿元的现代产业园区,成为涪陵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市委、市政府赋予涪陵“三个重要、一个支点”定位,对涪陵寄予厚望、付以重托。涪陵临港经济区作为涪陵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的重要载体,是集聚临港产业、促进开放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也是涪陵优化城市布局、塑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能级的战略支点。要抢抓机遇、加压奋进,按照“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绿色发展”要求,高标准做好总体谋划,高质量推进片区综合开发,高水平引入战略性产业,高效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临港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区开放创新的试验区、临港产业的集聚区和生态宜居的示范区。

周少政强调,要聚焦互联互通做强枢纽优势。建好用好涪陵港,大力发展铁公水多式联运,深化拓展港港合作,推动构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物流枢纽。要聚焦产城融合增强综合实力。坚持“以港兴产、以港兴城”,围绕现有重点产业“聚链、延链、补链”,将临港经济区建设成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和城市化功能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组团。要聚焦城乡统筹推动一体提升。坚持城乡一体规划,按照“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临港产业区”的发展思路,打造以产业支撑带动城乡统筹的先行样板。要聚焦绿色发展优化“三生”空间。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创建,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区各级各单位要积极主动服务临港经济区开发建设,齐心协力推动临港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涪陵区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园区、旅游区主要负责人,有关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部分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

□延伸阅读

重庆市涪陵临港经济区

新设立的重庆市涪陵临港经济区,以原涪陵龙桥工业园区为依托,通过优化、调整、扩充而来。经济区以涪陵区龙桥街道沙溪河为起点,沿长江南岸往上游经龙桥街道、蔺市镇、石沱镇与新妙镇,止于与巴南区交界的木鱼山,拟规划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目前,经济区入驻企业有5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3家,其他企业19家,涉及食品、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以及总部经济等。下一步,经济区主要构建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装配式建材等为主导产业,现代物流、仓储贸易、总部经济、都市文化旅游休闲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到2030年,实现工业产值1000亿元。

涪陵临港经济区定位:西南地区内需型产业集聚区、长江中上游重要临港综合经济区、重庆主城都市区现代产业发展高地和涪陵区经济增长新引擎。围绕定位,将按照“带状布局、点状分布、组团式发展”原则,打造形成“一带、一枢纽、双核、一心”的经济区空间发展新格局。“一带”是沿长江形成的东西向发展带,将各组团有机串接形成连片一体发展格局;“一枢纽”是以龙头港组团为核心,推动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大宗商品商贸物流等聚集发展,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双核”分别是围绕龙桥组团和新石组团,打造以临港工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核;“一心”是围绕蔺市古镇和美心红酒小镇组团,打造文化旅游休闲中心。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请输入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