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首次采用“微创”工艺修复管网
2024-12-02 09:52:44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雷舸责任编辑:
管网修复施工现场
涪陵网讯 (记者 蒋欢)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建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将达到5700公里以上。今年5月以来,涪陵区住房城乡建委抓紧推进江南城区内涝治理一期工程,目前,该项目创新引进了“钢套筒+紫外光固化内衬”技术,可“无痛”、精准、高效修复排水管网,这也是涪陵在管网修复领域首次采用“微创”工艺。
近日,在位于白鹤路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管网修复工作。据了解,城市排水管网深埋地下,年久老化便会出现破裂变形、错口、坍塌、渗漏等结构性缺陷,在传统修复过程中,需大面积开挖路面以及进行绿植迁移,对市民的出行和周边的环境影响都较大,而“钢套筒+紫外光固化内衬”技术,则是先将钢管以液压牵引、撞合连接的方式,套入待修复管网内,使其整段管道置换成一条新管道,再将玻璃纤维软管用紫外线方式使内衬加热固化定型,从而形成坚硬的“管中管”结构,最后利用CCTV内窥机器人,检查修复、加固情况。整个过程就像一场“微创手术”,不用“开刀”也能疏通城市“毛细血管”,而且,还能节约50%-80%的施工时间,有效避免破坏其它管线的风险。
涪陵区江南城区内涝治理一期工程项目负责人洪波介绍:“该项目是涪陵区首次采用非开挖修复方式,利用‘钢套筒+紫外光固化内衬’技术对管网进行缺陷修复,修复过程中避免了道路的大面积破损开挖,并且施工时间较短,有效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减少了对人民群众出行的影响。”
涪陵区江南城区内涝治理一期工程总投资约3000万元,项目主要对江南城区城西片区的排水管网二、三、四级结构性缺陷进行修复整治,涉及白鹤路、洗墨路、通洗路、双宝路等21条主次干道,修复长度约5公里,预计今年年底可全面完工,将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
涪陵区住房城乡建委管线中心工程师周航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大力运用此项最新工艺,持续推进城区排水管网老旧病害修复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区排水防涝能力,有效避免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保障居民生活和出行安全。”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