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2025-01-06 09:50:17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何芳责任编辑:
龙头港作业区
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龙头港铁路专用线和两个散货泊位建成投用;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至钦州班列实现“周周班”发运,涪陵成为全市第四个西部陆海新通道发运节点;渝万高铁、武两高速平桥至大顺段加快建设,清溪作业区、白涛园区铁路专用线施工进度过半,长、乌两江各一个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节点格局即将形成……随着畅通高效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涪陵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市域辅枢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轮廓渐显。
落户涪陵
物流成本优势是重要考量
冬日的龙头港码头装卸作业繁忙如常,货车进出不停。“当天,主要是为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聚酯切片进行装船作业。目前,万凯公司在龙头港累计完成货运吞吐量150万吨,同比去年增长20.26%。”兴港港务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航介绍。
2018年,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涪陵,主要从事生产食品级PET瓶级切片研发、生产和经营,是新材料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
事实上,当初选择落户涪陵,物流成本优势就是一个重要考量。“我们的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离不开物流产业的支持。当初选择落户涪陵,就是考虑到涪陵是空铁水陆多式联运结点城市,在交通物流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万军说。
涪陵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市域辅枢纽,处在中心城区连接渝东北、渝东南的“Y”字形节点上,区位优势独特,长江乌江航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此交汇融通,龙头港是5000吨级船舶常年可抵达的长江上游最西端港区,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居重庆市第一。涪陵区将依托龙头港国家级水运口岸、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始发班列等开放优势,加快推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涪陵与RCEP、“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以及经贸合作能力,打造重庆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支撑区。
开放枢纽
绘就“通道、物流、经贸”巨幅宏图
外向大通道越来越顺畅。渝万高铁涪陵段正加快建设,建成后涪陵至重庆主城区将缩短至15分钟;涪陵至宜昌高铁即将开工,这是组成横贯我国东西的沿江高铁大通道的“最后一块拼图”,涪陵至上海将缩短至5个小时内。
交通物流枢纽越来越高效。龙头港是全市三大战略枢纽港之一,是涪陵区开放枢纽的关键点。涪陵到广西钦州港,传统江海联运模式需要23天,龙头港铁路专用线开通后,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从龙头港始发至钦州港,仅需2天时间,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每标准箱最高可节约1800元的物流成本。2024年8月起,在龙头港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至钦州班列,实现“周周班”发运,涪陵正式成为全市第四个西部陆海新通道发运节点。2024年前三季度,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8700标箱、增长109.75%,货运值达16.6亿元、增长155.6%;创新性开行涪陵龙头港至武汉沿江班列,连接涪陵与长江沿岸的多个重要城市,形成一条高效、便捷的出海贸易新通道,为企业节约运输时间7至15天,吸引了同类型汽车生产商东风小康来涪发运;“涪陵黄旗港—宁波舟山港”万吨级江海直达航线实现首航,为企业减少一次换装,节约运输时间5天,货物损耗率降低至0.01%以内。
口岸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龙头港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成为全市七个开放口岸之一;龙头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信息化系统升级有序推进、即将申请验收。建成投用的龙头港进境粮食中转码头,2024年1—11月累计装卸量突破100万吨。同时,利用“区港联动”机制解决鑫源等汽车出口仓储物流难等问题,用足综保区退税政策,企业在货物实际入区后即可办理出口退税手续,大大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下一步,涪陵区将锚定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目标,聚焦“通道+经贸+产业”融合发展主线,在通道能力、通道经济、枢纽效能、降本提质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加快建设“米字型”铁路网,实施高速公路“三步走”战略,建设“三环十四射”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1+3+N”现代化港口集群、“1主1辅”多式联运体系和“1核3区”现代物流体系。加强与陆海新通道运营平台公司战略合作,强化与通道沿线重要节点联动,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班列品牌,助力涪陵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文/记者 夏林 勾潇洒 图/记者 黄河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