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涪陵两会特别报道·我的幸福时光】一池清水又现 幸福笑脸又见
2025-01-08 09:29:00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雷舸责任编辑:
运转中的太阳能爆气装置 记者 汪媛颖 摄
1月2日下午,家住涪陵区蔺市街道红旗社区堡子场的居民冉冬平趁着阳光不错,来到家附近的小溪沟沿着河岸散步。半年多前他可不愿意到河边,当时该片水域水质不佳,居民都不愿意靠近。2024年经过整治后,小溪沟水变清了、臭味不见了。
近年来,涪陵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美丽重庆建设要求,迭代升级治水体系,一体推进农村黑臭水体与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2024年初,涪陵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8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名列其中。过去一年,涪陵区启动实施焦石、蔺市等乡镇街道黑臭水体治理。蔺市街道红旗社区堡子场小溪沟的碧水重现就得益于这个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
堵漏清淤强治理
还河道一池清水
蔺市街道红旗社区堡子场小溪沟紧邻堡子场镇,从上游油坊(小地名)到下游拦河坝的水域面积达45000平方米,场镇居民就有800多人。这一水域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场镇排污管道的老化渗漏和河道底泥的长期淤积却使得该水域的水质在近年来不如人意。
今年51岁的冉冬平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他印象中,近几年河底淤泥在持续累积。“去年这条河沟的水污染情况相当严重,水体发黑。走到河边就能闻到一股臭味。经过这次整改,河水变清亮了,臭味也没有了。”冉冬平说。
冉冬平口中的整改,正是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蔺市街道规划环保岗岗长官德永介绍,蔺市街道红旗社区堡子场小溪沟的整治从2024年7月开始,到当年9月20日结束。
整治过程中,对45000立方米淤泥进行了清理,在该片水域安装了6套太阳能爆气装置,同时对破损的场镇生活污水管网进行维修和更换。现在场镇污水摆脱了渗漏,接入了日处理污水量150立方米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1月2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两岸芦苇随风摇曳,整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做好长效治理
让碧水长流常清
水环境治理好了,让碧水长流常清又成了冉冬平等居民新的期待。1月5日,记者在蔺市街道红旗社区堡子场小溪沟现场看到,一片片绿色的人工浮岛已经建成,该水域的人工浮岛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进一步净化水质。在阳光的照耀下,人工浮岛成为一道别样的景观。
建设人工浮岛也是红旗社区堡子场小溪沟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效化的举措之一。在完成集中整治后,蔺市街道把加强日常管护日常巡查作为了巩固治理效果的一个重点。“我们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对该河沟进行专职护理巡查,街道也每半个月巡查一次。河沟的污水管网如果有渗漏,街道将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如果河沟里有生活垃圾,社区会立即组织人清理。”官德永说。
近年来,涪陵区高位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创建。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区两办联合印发《涪陵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主动纳入2024年清零区创建序列。截至2024年11月底,涪陵区全面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并于12月底提交市级审核验收。同时,涪陵区积极推进农村黑臭水体工程治理,全区累计排查公示农村黑臭水体15个(2022年完成治理3个,2024年完成治理12个),黑臭面积共计86710平方米。截至2024年9月底,全面完成清单水体治理,实现了消黑除臭,达到动态清零。此外,涪陵区积极建立农村黑臭水体管护长效机制,区级专班办公室印发《重庆市涪陵区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办法(试行)》,以强化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
涪陵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针对已完成整治的农村黑臭水体,将持续压实镇(街)村(社区)两级河长责任,强化日常巡查管护,确保水体不返黑返臭;针对可能新发现的农村黑臭水体,持续开展全面动态排查整治,落实“查(水体排查)—测(监测观测)—溯(污染溯源)—治(综合整治)”四字诀,实现既查(查实)既治(整治)、动态清零;针对农村黑臭水体源头预防,还将持续深入协同推进“九大工程”,实现清水长流常清、人民幸福安宁。
记者 温显杰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