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涪陵两会特别报道·我的幸福时光】聚焦民之所盼 答好“教育民生卷”
2025-01-10 10:00:10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何芳责任编辑:
涪陵网讯(记者 周庆 张小燕)教育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衡量民生幸福指数的标尺。推进教育事业提质增效作为2024年涪陵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确定的8项区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着眼民之所盼,看涪陵如何答好“教育民生卷”。
引育并举 广聚人才蓄势储能
深冬时节,走进涪陵区珍溪中心校,腊梅花在校园的朗朗书声中竞相开放,沁人心脾。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所老学校的新变化和新面孔。
老师肖青雨在给学生上英语课
在该校六年级3班教室,肖青雨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英语课。她就是这里的“新面孔”,去年9月,肖青雨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毕业后,作为一名全科教师,被考核安置到了珍溪中心校,以扎实的英语教学能力,解决了该校紧缺英语老师的问题,带给孩子们全新的英语学习体验。
在珍溪中心校,像肖青雨一样的全科老师有17人,都是近几年陆续引进的年轻教师,去年新引进3名。“他们的加入,不仅优化了我们的教师结构,还提升了队伍的活力。”据该校校长肖杰介绍,全科教师专业过硬,还积极参加各种赛课活动,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为学校争取了更多荣誉。
去年,涪陵区教委坚持靶向施策、引育并举,打造教育人才“强磁场”,为涪陵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大力引。招引全国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招引硕士研究生47名、部属公费师范生81名,其中北师大、华东师大毕业生11名,创历史之最。围绕新高考改革学科需求、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引进区外在职优秀高中教师7名,区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名。聚焦农村学校音体美、科学等学科教师紧缺问题,考核安置全科教师29名,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学科、学历结构不断优化。
加力育。实施青年“起航”、中年“领航”、银龄“引航”的教师培育计划,深化教育人才梯级培养工程,打造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等区级后备人才1251名。新增重庆市特级教师3人、正高级教师3人、市级优秀班主任6人、新时代好老师好校长3人,市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市级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其他各类名优教师32人,全区市级以上名师优师共计553人。举办第五届教学大比武,区级展示教师超2300人次,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竞赛比赛获奖358项。
牵手名校 协同培养创新人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路上,涪陵教育人从未停止对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起立!”1月7日,在涪陵五中高二3班教室,随着视频里的老师喊上课,50名学生一起起立。
“双师”携手共建高质量课堂
这是一堂直播课,由成都七中物理老师李娜讲授《测电动势、内阻和多用电表的使用》,五中物理老师兰大英也在教室旁听辅导,不时引导学生作笔记、划重点,这就是涪陵五中与成都七中深度合作的“双师课堂”。
成都七中是国内知名的全日制完全中学,是全国四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样板学校之一。涪陵区教委将涪陵五中和实验中学确定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推动两校与成都七中合作开发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实验课程等。
涪陵实验中学还与绵阳东辰中学合作线下教学,由东辰中学派驻物理和数学老师各一名,对实验中学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带来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培养。
据了解,涪陵推动区内普高与市内外优质学校深度合作的方式,通过“深度融合、重构课程”“分层教学、综合提升”的培养策略,引导学生接受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教师在备课上课、命题把握、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受到启发,更多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优良、国家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2024年,涪陵区教委还加快落实与长江师范学院签订的《推动涪陵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命名附属中小学校4所,扎实开展联合建设科创实验班、共建“双导师”队伍、共建重点实习基地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区域大中小学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