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悦读会》|最有用的事

2023-11-13 21:30:00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李哲元


嗅书香,品经典

这里是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江城悦读会》

今天是《江城悦读会》第287期节目


(该音频约5分钟,请君侧耳听)


嗅书香,品经典,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江城悦读会,汉伟在中国榨菜之乡——涪陵,向您问好。今天,给大家分享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封家信。信中饱含了一位长辈的期盼和睿智的经验分享。以一个过来人的视角,讲述了在成长路上如何谋事、如何成事、如何让自己不拖延,拥有超强的执行力,今天,在这里分享给您。




最 有 用 的 事

作者|史铁生

朗读|马汉伟

以我的经验看,不管对什么人来说,也无论在什么局面下,有三件事是最重要的。


第一是分析处境,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知彼呢,就是要弄清楚外部条件允许你干什么,和要求你必须干什么。前者是估计了你的能力而后设定的理想或愿望。后者则包括:你想干,或者也能干,但阻碍巨大到希望非常渺茫的事,以及你不想干,但必须干的事。也可以说,前者是目标,后者是为达到目标而铺路。


想干什么,直接就能干什么,世界上几乎没有这样的事;除非是在极偶然的情况下,运气又是出奇地好。好运气来了,当然要抓住它,但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它。任何时候都要立足于自己的清醒、决断和行动。



这就说到了第二件最重要的事:决断。即在“知己知彼”之后,要为自己做出决定。决定的要点在于,一旦确认方向,就不要再犹豫。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决定也是这样,作决定时要谨慎、周全,一旦决定就不再怀疑,做到心无旁骛,切勿浅尝辄止。人们常说:成功就在“再坚持一下”之中。


第三件事叫作:开始。前两件事完成之后,就要立刻开始,万万不可拖延。拖延的最大坏处还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气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


总而言之是三件事,或三个步骤:知己知彼→做出决定→立即行动。这三件事或三个步骤,不单对一时一事是最有用的,在人的一生中都是最有用的。




好的,听众朋友,文章就分享到这里。看到史铁生对于拖延的观点,使我想到:真正高效的人,在开始行动之前,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更不用想复杂的斗争了。不断审视理由的合理性和瞻前顾后的思想斗争会磨灭我们的斗志,如果内心有了清楚的志向,就请立刻行动起来,在行动中不断完善、修正,积跬步也能行千里。好,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作 家 简 介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主 播 简 介


马汉伟: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播音员主持人、重庆市十佳播音员主持人、重庆市播音主持协会会员。



主播语录:“读书,可怡情、傅彩、长才,多多益善。”


好 书 推 荐



《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朗读 马汉伟

编辑 李哲元

责编 方玉莲

终审 郭金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请输入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