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悦读会》|江南的冬景
2023-11-20 21:30:00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李哲元责任编辑:
嗅书香,品经典
这里是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江城悦读会》
今天是《江城悦读会》第289期节目
(该音频大约需要6分钟,请君侧耳听)
嗅书香,品经典,欢迎来到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江城悦读会》,大家好,我是哲元。再过两天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了,说起雪,就不由得想起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情景,那是生长在北方的我儿时对冬天的最大期盼。如今身在长江畔,冬天的风景自然又是不同。我想,每个人对冬天都会有别样的情愫,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篇郁达夫的经典散文《江南的冬景》,感受一下他笔下的冬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作者|郁达夫
朗读|李哲元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垭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的笔下,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充分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性。冬天虽冷,但每个人都心怀一份憧憬一份热烈,你心目中的冬天又是什么样的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嗅书香,品经典,这里是《江城悦读会》,感谢您今晚的陪伴,祝您晚安,好梦。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创作的第一本小说集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李哲元,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江城悦读会》主播。
主播语录:书香与梦想齐飞,阅读与人生相伴。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名篇佳作,叙述了“五四”以后一对贫苦沦落的男女青年,同住在上海的一幢贫民窟里,由素不相识到相互关怀、同情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诚、乐于助人、身处厄境不失坚韧意志和反抗精神的烟厂女工陈二妹的形象。结构严谨精巧,语言质朴,情节自然,层层推进,心理描写细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价值。
朗读 李哲元
编辑 李哲元
责编 方玉莲
终审 郭金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