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悦读会》| 论真性情
2024-06-17 21:30:00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李哲元责任编辑:
嗅书香,品经典
这里是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江城悦读会》
今天是《江城悦读会》第320期节目
(该音频时长约6分钟,请君侧耳听)
嗅书香,品经典。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江城悦读会》。主播汉伟在世界榨菜之乡涪陵向您问好。
在繁华喧嚣的世界里,人们时常被浮华所惑,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迷失了生活的本质。然而,有一些文字它似乎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像一股洗涤心灵的清流,指引我们回归生命的本真。周国平先生的文章《论真性情》似乎就有这样的魔力。文章用饱含哲理的语言,带我们共同探寻生活本真的一面,下面与大家分享。
作者|周国平
朗读|马汉伟
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 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听众朋友,今天我们跟随周国平先生的文字,一同探讨真性情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美好。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态度,活出真性情,活出精彩的生命!好,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马汉伟: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播音员主持人、重庆市十佳播音员主持人、重庆市播音主持协会会员。
主播语录:“读书,可怡情、傅彩、长才,多多益善。”

《我的阿勒泰》是作家李娟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10年7月。该作品记录了作者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和感悟。全书文字明净、质地纯粹,展现了游牧民族在边地深远丰富的生存景观,充满朴野清新的气息。
朗读 马汉伟
编辑 李哲元
责编 杨青青
终审 郭金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