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悦读会》| 月是故乡明
2024-09-16 21:30:00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李哲元责任编辑:
嗅书香,品经典
这里是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江城悦读会》
今天是《江城悦读会》第332期节目
(该音频时长约5分钟,请君侧耳听)
嗅书香,品经典。这里是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江城悦读会》,大家好,我是哲元。明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是中秋的习俗之一。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分享这篇季羡林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作者 | 季羡林
朗读 | 李哲元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月是故乡明。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无论离开多远多久,故乡,永远我们是心灵的归属和寄托。嗅书香,品经典感谢您收听今晚的《江城悦读会》,祝您中秋佳节,幸福安康。再会!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李哲元,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江城悦读会》主播。
主播语录:书香与梦想齐飞,阅读与人生相伴。
《草民》是蔡崇达创作的小说集,首次出版于2024年5月。 该书围绕着福建泉州沿海小镇东石镇徐徐展开,讲述“东石镇宇宙”中一群人生老病死的故事。该书由七个颇具神性的故事构成,这七个故事相互独立,但其中的人物却又互相关联,看似是个人的故事,实际上它们却像草根一样盘根错节地纠缠在一起。该书文字质朴而深情,充满生活质地和丰富的寓言性,文本涌动着潮汐般的艺术触觉和张力。
朗读 李哲元
编辑 李哲元
责编 杨青青
终审 郭金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