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悦读会》|元宵节的灯
2025-02-10 21:30:00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李哲元责任编辑:
嗅书香,品经典
这里是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江城悦读会》
今天是《江城悦读会》第353期节目
嗅书香,品经典。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走进《江城悦读会》,我是陈怡。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只有过了元宵节,年的气氛才渐趋平淡。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的祥和氛围中,城市乡村处处飘荡着喜庆的中国红,人们走亲访友,互动娱乐,享受着春节的团聚和喜悦,也将传统的年俗文化演绎到极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肖复兴笔下的元宵节吧,一起品味元宵节的灯。


作者 | 肖复兴
朗读 | 陈怡


传统春节是以除夕夜的鞭炮开始,以上元夜的彩灯收尾的。一个震天动地的声响,一个绚丽夺目的色彩,体现中国人独特的想象力。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灯,老北京人一般叫做“逛灯市”,或者叫做“闹花灯”,也有叫做“踏灯节”的,民国竹枝词里就有“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无论是一个“逛”字,还是一个“闹”字,或“踏”字,都体现了那时灯节的张扬劲头儿。我以为,只有立春被称之为“咬春”“打春”“踏春”,才能够与之对仗和比拟。那劲头儿,就类似西方的狂欢吧?都是迎接春天到来的心情的一种宣泄吧?
我佩服中国人的智慧,简单的一盏盏灯,在我们的手里可以变化万千,展现着丰富无穷的想象。《京都风物志》中,曾经有过这样对元宵灯的记载:“其灯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等式,有纱纸、琉璃、羊角、西洋之别,其绘人物,则列国、三国、西游、封神、水浒、志异等图,花卉则兰菊、玫瑰、萱、竹、牡丹,禽兽则鸾凤、龙、虎以至马牛猫犬与鱼虾虫蚁等图,无不颜色鲜美,妙态纯真,品目殊多。”在这里,人们已是看灯不是灯,有着更多象征的意义和美好祈愿在灯里面了。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灯笼不仅仅是照明工具,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下,还有着不同的寓意,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健康、平安等美好生活的期望。在这里,主播提前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感谢您聆听今天的《江城悦读会》,我们下期节目再见。祝您晚安,好梦!

肖复兴,1947年出生,原籍河北沧州,现居北京,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今北大荒农垦)插队知青,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2018年获第五届“朱自清散文奖”。

陈怡,涪陵区融媒体中心主播。
主播语录:唯有读书方宁静,最是书香能致远。

《橙黄橘绿时》,作者肖复兴。书名取自苏轼名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本书收录了肖复兴58篇散文随笔。整本书有对旧人旧事旧物的回忆,有对音乐的赏析和感悟,还有旅途中的点滴回忆。非常适合在日头悠悠的午后,切一壶绿茶,端坐在青纱帐中,悠哉悠哉的“听”这位长者讲那些“老故事”。
朗读 陈怡
编辑 李哲元
责编 杨青青
终审 向安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