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山水重庆话千年 白鹤梁 古今智慧相辉映

2024-04-19 09:57:01来源:央视网编辑:何芳

白鹤梁

视频截图

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中的白鹤梁,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文化遗产。它记录了唐代以来1200多年长江的枯水水文变化,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水下博物馆。白鹤梁原本是长江中的一处石梁,只有冬春枯水时才会显露出来,因有白鹤栖息其上而得名。在历史上,白鹤梁是长江上重要的航道标志,也是观测水位变化的天然记录器。从唐代开始,就有人在石梁上镌刻石鱼图案和题跋,以记录水位和取祥瑞之意。

视频截图

因为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白鹤梁已经没入江底,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国家投入2.1亿资金,用七年的时间打造了这座水下博物馆。如何做到既能保护又能参观?专家们用了10年时间来进行论证,最终,葛修润院士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被采用。该方案不仅能达到保护白鹤梁的效果,而且能满足市民参观的需求。

视频截图

白鹤梁上最珍贵的石鱼位于白鹤梁中段,这两尾石鱼始刻于唐代广德元年以前,后因年久模糊不清在清代被重新镌刻。历史上提到的“石鱼出水兆丰年”,指的就是这两尾石鱼。石鱼出水代表着长江水位进入了最低点,到达了枯水期的末尾,即将迎来一个丰水期,同时也意味长江上游的气温低、融雪少,开春后必然雨水丰沛,迎来一个丰收年,这和北方的“瑞雪兆丰年”有异曲同工之处。

视频截图

因为白鹤梁重要的水文意义,千百年来很多文人和官员在这里留下了题刻,也让白鹤梁有了“水下碑林”之称,现存的历史名人题刻就有165段,共三万多字。

视频截图

白鹤梁闪耀着古人和今人的智慧,同时也反映出涪陵厚重的文化底蕴。

点易洞

视频截图

点易洞北岩题刻与水下的白鹤梁交相辉映,成为涪陵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视频截图

程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理学家,公元1097年,他被贬涪陵后,在北山下的石崖讲学,吸引了大量的门客和学生。他的好友——著名书法家,也在这里留下了“钩深堂”的题刻。黄庭坚为程颐讲学地题名“钩深堂”,其取自《易经》中的“钩深致远”一语。程颐的学说后来被南宋的朱熹发展为程朱理学,对明清时期的科举产生了重大影响,程颐的到来也让涪陵成为巴蜀文脉兴盛之地。

视频截图

位于北山之上的点易洞是程颐注解《易经》的地方,据《舆地纪胜》和《涪州志》载,北宋程颐在点易洞注《易》六载,写成理学代表作《易传》,后世的程朱理学正是由此发祥。九百年前,程颐在涪陵种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后世许多文人因为有着对于文化和理学的不断追求,在数百年间陆续来到这里,也让涪陵的文化渐渐兴盛。

(免责声明: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涪陵网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请输入手机号码